医美营销推广管理
来源:何嘉焜原创 侵删
一位希望医美一直美,营医销美的医美人。
最近焜哥和一位头部机构老总闲聊,期间聊到一个共识。
就是机构,特别是直客需要明确可控营销决策,而不能看到什么火就来什么。
营销决策,一定要有颗克制的心脏。
克制自己吃在口里,看在碗中,还惦记锅内的冲动。
医美营销其实很新潮,但凡一有新平台基本都最早尝试。
自百度的互联网浪潮开始,医美基本逢网必入。
但微信兴起之后,抖音日盛之时。
医美仿佛失去了具体标准操作。
于是各种操作流派层出不穷。
这其中诞生不少神话,也产生不少迷思。
有很多明明已成功的案例,偏偏在不少医美机构都翻车。
这仅仅是因为淮南之橘,淮北为枳吗?
可能很多医美机构都要统一一个认知,才会知道缘由。
那就是很多医美人可能都不知道,或者知道却不说。
有的推广适合机构,有的推广适合个人。
这是个常识,一个被丢在爪哇国的常识。
比如说个人就肯定不会去竞价、信息流、平台。
即使允许,也没办法去运营。
医美人都明白,平台必须以机构主体去推广。
而抖音、微博、知乎包括微信公号,这些都不适合机构去推广。
因为这些社交媒体都是人设打造,人设要有人才行,而非机构。
众观这些社交媒体,大V头部基本都是以人为载体。
即使是少数几个公司组织,也必须得拟人才可。
这就要求医美机构如果想做社交媒体,必须落脚到人身上。
也就是这点,让很多医美人不太明白。
因为确实有些机构通过社交媒体能够捞取流量。
为什么这些机构可以成功?
深究会发现她们也是通过人去做。
仔细追查这种成功如果得到保证,那需要做的人是机构合伙人。
且还是有绝对权的合伙人,不然就很容易单飞。
即使是这样,这种成功都充满爆发、偶然、不确定性。
有的突然起号,又骤然落地。
更有甚者会被直接封号。
所以这种大起大落很容易在渠道机构获得共鸣。
因为这种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属性很容易和渠道机构共赢。
也只有渠道的高额分润,才能栓住她们。
而一些直客机构,特别是纯直客机构,都对不确定有着天然戒心。
所以都会保持相当克制。
但是大多数中小机构可能是直客渠道都有。
在没有厘清这个概念时,就特别想做社交媒体。
觉得可以白嫖流量。
更有甚者直接要求员工自己开设账号。
且不说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上镜,也不说有没必要的技能。
单说其中有人万一真的冲突重围。
有几家舍得以渠道合伙人的身份待之?
又有几家舍得以渠道分成的比例予之?
最终到头听了一个故事,发生一个事故。
依旧东不成西不就的淮北为枳。
难道橘子就不能在淮北生长吗?
事无绝对。
淮北肯定会有少部分橘子不会变成枳。
但只是个体区别。
就像肯定会有机构采用营销个人方法取得收获。
只是这些橘子的成功,这部分机构的收获,
小机构可,大机构难。
个体机构可,连锁机构难。
短时运作可,长期经营难。
这不仅因为营销个人的收益,不够支撑大机构、连锁机构长期经营的成本。
还因为机构越大,连锁越多,经营越长,就越需要持续稳定可控的收入。
这需要保守。
而小的个体机构,需要短时的爆发急救,无所谓是否短视。
这需要激进。
这也是为什么医美营销,个体要向左,机构要向右。
左,代表冒险,代表激进。
右,代表保守,代表稳健。
无论左右,背后的根源其实是常识问题。
运作机构的逻辑和运作个人的逻辑完全不一样。
运作机构需要保守稳健的增长。
运作个人需要冒险激进的爆发。
运营机构的目的和运营个人的目的完全不一样。
运营机构追求的是利益最固化。
运营个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
这其实也不是常识问题。
这是选择问题。
机构?
个人?
你怎么选择?
稳定增长?
偶然爆发?
你又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