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网> 商产资讯> 资讯详情
2024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十大趋势
发布时间:2024-03-11 18:48:28

2024年将是医疗健康改革创新、强基固本、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医疗科技的价值将加速全链释放、药械企业将以积极的姿态拥抱变化、消费医疗将紧跟时代脉搏稳步发展,普惠医疗则将继续攻克难关

2023年,作为后疫情时代的新纪元首度开启,医疗健康产业在挑战与希望交织中砥砺前行。国采第九批政策举措稳健落地,新版医保目录正式实施,史上最严苛的行业规范化浪潮接踵而至,一连串重大事件加剧了产业发展路径的“不确定性”。然而,在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的时代洪流中,医疗健康产业犹如逆流而上的航船,尽管航行间或遇波涛起伏,却坚定不移地朝着阳光普照的方向前行。我们有幸参与并见证这段历史进程,为众多企业和机构提供专业深入的研究咨询服务,助力他们在变革的大潮中把握机遇、实现业务蓬勃增长。

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与期待。2024年将是医疗健康改革创新、强基固本、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医疗科技的价值将加速全链释放、药械企业将以积极的姿态拥抱变化、消费医疗将紧跟时代脉搏稳步发展,普惠医疗则将继续攻克难关……凡此种种,皆为成长与蜕变。我们坚信,2024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必将如参天大树般坚韧生长,既深深扎根于医疗服务普惠惠民的本质土壤,又将在澎湃激荡的数字化时代中焕发生机。

医疗服务篇

“延续精髓、吸古融今”实现特色中医引入学科交叉,守正创新,实现循证化、数字化、标准化的新式中医过去三年的新冠疫情抗击中,中医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其蕴藏的巨大潜力。但目前中医发展面临传统病理及用药机制的解释难以令人信服;诊疗医生水平参差不齐、标准不一,存在“千医千方”的现象;中药生产、流通、炮制等各大环节效率不足,药物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若要充分发挥中医独特的疗法优势,就需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守正创新。从理论着手,改变中医传统的理论表达方式,用现代科学语言重新阐述治病机理。明确中医在人体系统关系及发展态势上的优势经验和特色理论,创造一套全新的疾病检测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如:在自然状态下实时动态检测),将其运用到中医诊疗器械创新中去,持续升级现有中医装备性能,帮助医生在诊疗手段上实现高质量的标准统一;同时,在理法方药环节引入循证医学研究及其他学科技术,充分发挥药物价值。未来,随着中医在人们生活上的逐渐渗透,中医与健康养生、健康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经济波动下消费医疗进入精细运营新阶段刺激消费、求活求稳,品牌聚焦专项领域,做精细产品和极致服务过去消费医疗一直享受着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居民收入倍增红利,后疫情时代经济的不确定性让红利潮水逐渐褪去,如何在浩荡的经济形势中屹立不倒成为品牌思考的问题。消费活力下降,推动消费者开始展现出更理性的规划和更精明的选择。不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消费者不仅对于其本身的多样化、个性化给出更高的要求,也开始期待其基础功能或服务外的超预期价值,寻求更多满足感。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均需要品牌有优秀的技术能力及想象空间。艾瑞认为,部分品牌可尝试“小而美”的发展模式,短期内“稳营收”,专攻有优势、有积累的细分领域,深度挖掘与消费者同频共振的机会点,进行用户精细管理,实现产品创新及服务升级;中长期“垂直扩张”,实现品牌发展稳步前行。

普惠医疗篇

数字之“智”赋能基层医疗之“治”

迎难而上,互联网+医疗坚守初心持续深耕,有望打破基层医疗之僵局

互联网医疗的兴起和数字化能力的广泛应用已经逐渐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显著提升了人们获取优质医疗资源的便捷性。基于此,数字化赋能也已然成为推动高质量医疗资源普及至基层的关键途径,建立以区域为核心的数据共享、互通互联、高度集成的卫生健康网络,提供一体化互联网+医疗服务,已成为“强基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当中,企业作为卫生健康网络搭建的关键主体,能够提供健康一体机等检测工具、电子病历等系统平台、远程问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为基层医疗数字化改造提供强大支持。通过持续的数据累积与沉淀,先入局企业能够牢牢把握资源优势,进一步强化规模效应,同时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提升,实现基层医疗生态圈的建立,并不断巩固其生态资源整合者与中心枢纽地位。

顺势而行,拥抱“银发经济”新空间

大有作为,聚焦生存型到发展型需求变迁,抢滩健康养老产业新蓝海

从全球养老产业发展情况来看,2022年欧美国家养老产业占GDP比重高达24%-29%,而中国仅为8.3%。我国养老产业仍处在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在政府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供给的基础之上,随着养老需求的日益旺盛,养老产业将从过去的社会资源消耗转变为相当比例人口需求的市场机会。着眼于老年人群的需求变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生存型到发展型阶段特征,产业短期坚持刚需、普惠的基本论调;中期着眼于功能性产品和服务的发展;长期则偏重于养老支撑,同时探索更多“快乐”需求发展方向。由此可见,未来医疗、照护、金融等更多类型企业将竞相涌入“银发经济”市场,提供更为精准、更多层次的产品与服务,构建多元化、生态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业态。


医疗科技篇医疗数据“动起来”是数据资产化的前提

盘活沉寂市场,激发数据应用价值,实现“负债→资产”的转化

医疗数据的基建层面已初见成果,应用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全民健康信息化调查报告》,2020年三级医院医疗数据应用数量占比不足20%,应用潜力难释放,数据治理成为机构无形的负担。医疗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流通是其应用价值释放、推动数据资产化的必要前提。为激发数据沉寂价值,政府发布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助力数据充分发挥其乘数效应,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体系,医疗数据“动起来”势在必行。艾瑞认为,对于医疗数据流通各环节的关键卡点,可参考“数据二十条”的指引,明确数据权属及利益分配问题;借鉴金融数据等高敏感数据经验,引入隐私计算降低数据流动安全风险;沉淀可脱敏、可定价、可交易的“数据元件”,明确数据资产的经济性;推动医疗数据安全、高效、永续的流通,实现资产效益。

场景化大模型有望引领AI+医疗逆境破局

从卷技术到卷场景,大模型通过实际落地应用破解AI+医疗商业变现难题

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是AI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据艾瑞测算,AI医疗市场规模已由2019年的约7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近300亿元。在这过程中,科技厂商们纷纷追赶热潮着手于AI医疗的推进与商业化,如今回头复盘,众多厂商因急于赶上风口而忽略了对于场景的洞察,导致了产品与场景的割裂。2023年,ChatGPT拉开了大语言模型产业蓬勃发展的序幕,这也是AI医疗的新起点,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尝试以实际需求场景切入进行后续大模型的研发与变现,以此弥补产品与场景割裂的鸿沟。艾瑞认为,这种由技术到场景的切入点的转变有利于AI技术惠及各个复杂而碎片化的医疗场景,有利于转变传统AI+医疗“叫好不叫座”(即理论价值与市场热潮很高,但实际应用与变现困难重重)的商业难点,能够在价值落地与商业变现愈加受到市场关注的趋势之下,助力整体【AI+医疗】产业商业模式闭环的落成。

院内信息建设由传统IT向云化过渡

医疗云进入建设热潮,混合云多云架构或将成为主流方式

我国医院信息化目前已初步满足医院对主要业务的需求,但随着医疗业务智能化变革,数据爆炸式增长,医院的IT基础设施和运维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根据CHIMA调查,目前已有约40%的医院开始尝试使用云服务,未使用的医院中有近75%表示将在3-5年内开始尝试使用,三级医院的上云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医院。已上云的医院中现多以公有云为主,但各类医疗卫健机构对公有云的需求在逐步扩容,这显现出公有云在医疗安全性、定制化方面仍存在不足。艾瑞认为,在日渐强调全流程患者诊疗服务的趋势之下,五年内医院上云比例将超过60%,【混合云+多云】方案将凭借混合云的强综合性与多云的高灵活度率先被三级医院青睐,后逐步成为各级医院上云的主流方式。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成本高昂、系统兼容等多层面难题,这需要厂商不断提高全栈云服务能力,医院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意愿,双方共同推进医疗上云。

医保控费市场将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基础建设市场将于2024年全面释放,未来数据增值市场将成为必争之地

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这带动了医保控费市场的高速发展,预计其基础系统建设市场空间约为170亿元,且将于2024年全面释放;随着数据的进一步沉淀,由院端精细化管理而催生的数据增值服务将成为医保控费市场的第二增长点,未来市场空间将达到约150亿元。目前,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在我国已逐步迈入深水区,未来院端将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和数据驱动的服务,对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将带动相关增值服务市场的爆发。对于相关厂商而言,急需从过去跑马圈地的同质化竞争中脱离出来,用长期价值的思维来看待这样一场变革,相较于大而全的传统信息化厂商而言,专注医保控费业务的新兴厂商或许将更有机会在第二增长曲线中脱颖而出。

药械篇行业洗牌到重塑,药企走出利润低谷短期维稳增效,长期戮力创新,攻克医药行业盈利“阵痛”近年来,医药企业面临集采等政策实施、监管要求提高、研发周期较长以及市场激烈竞争等一系列挑战,使得其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冲击。2021年以来,医药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但亏损企业占比有所上升,行业盈利“阵痛”持续加深。行业短期趋势中,医药行业发展将会呈现波动态势,行业面临大洗牌,诸多头部企业在变局中谋求转型,自主研发产品管线、并购企业和医药出海是头部药企增效维稳的主要战略;行业长期趋势中,随着行业洗牌结束,药企将在营收增长期中挖掘潜在市场,砥砺创新,迎接发展新机遇。医疗器械集采和出海双轨运作

“集采+出海”双引擎驱动,助力我国步入“制械强国”之列

在医疗器械集采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国产医疗器械厂商在集采中优势显现,国产医疗器械中标比例大幅提升,随着集采政策边际缓和,中标价格上调,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企业在调整业务布局的同时,也将医疗器械出海作为提升利润的关键一步,中国海外医疗器械注册数量逐年递增,充分表明我国企业出海步伐在加速,龙头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除了逐步实现海外的本地化运营,也积极拓展高值医疗器械的出海销售规模,真正实现“产品”和“品牌”的双出海。国内医疗器械对内与集采政策协同,对外聚焦国际产业发展,同时瞄准技术前沿,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制造,一体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助力我国由“制械大国”向“制械强国”跨越。

来源:艾瑞咨询    侵删

    指点网
    指点网
    指点网
    指点网
    指点网
    酒店交易网
免责声明:
本网站信息由网站用户提供,其内容和图片的真实性、合法性、版权由信息提供者负责,最终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的信息为准。本网站信息凡涉及面积单位均为建筑面积,本网站不声明或保证内容之正确性和可靠性,租赁或购买该物业时,请谨慎核查。
郑重提示:
请您在签订合同之前,切勿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