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完成各项议程,圆满落下帷幕,众多提案议案受到广泛关注,涉及多个领域。
针对全民关注的医疗健康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围绕医疗人工智能、医疗数据流通利用、医保支付、医疗信息化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及医共体等热点话题,提出系列提案议案。
1、医疗人工智能
陈敏:推广基于AI的医疗新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陈敏建议,各级医疗机构可以尝试推广基于AI的医疗新应用,医疗AI在大型综合医院的主要实践应用主要集中在如下六个方面:影像诊断、远程医疗、医疗大数据、医生培养、助力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和AI数智化。在基层医院的实践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基层影像诊断、远程审核快速准确应对急性疾病、对基层医院重大慢病的智能防控。
陈义汉:多措并举推进智能康复医疗覆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在提案中指出,解决目前康复医疗供需矛盾的关键,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实现智能康复医疗。提案主要内容如下:
加大对康复机器人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基金投入康复机器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给予相关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将部分优质康复机器人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对引入康复设备的医疗机构提供适当补贴和维护费用;落实康复机器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鼓励自主创新。通过健全审评机制、完善审评服务、优化审评流程和强化分类管理等举措,加快康复医疗器械审批。在现有社区康复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示范性社区智能康复中心,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康养服务深度融合,此举也能提高群众对智能康复医疗的认识程度,使患者能享受到智能化的康复服务。扩大医保体系中的康复项目范围,将康复机器人等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按价值付费”为导向开展康复医保支付改革。同时,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智能康复器械租借服务纳入保险范围,开设区域性定点服务机构,提升配套康复器械智能化程度。
2、数据互通共享
梁廷波:加强医保医疗公共数据互通共享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建议统一构建国家ICD(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库,成立国家级统一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统一编码标准,确保从现行多版本编码库平稳过渡到国家ICD编码库。同时,建立数据监测和问题反馈机制,定期发布统计分析报告,定期更新编码库,推动编码库的持续优化完善。
此外,要建立医保、卫生健康数据共享机制。建议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数据共享进行研判分析,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公共数据共享清单目录,出台数据共享支持政策。搭建国家医保医疗公共数据互通共享平台,把有关医保支付结算清算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就医人群流数据及时反馈给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加强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适度向省、市、县卫生健康部门开放权限,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查阅、调用、对比、分析数据资源,支撑“三医”协同治理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宋树立:建议医院检查结果互认互通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介绍,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指的是对超声、X光等检验结果所形成的客观数据和影像的互通互认,而非对检查检验报告和医生开具报告的互认。国家卫生健康委很早就提倡开展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但目前不同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对此,她建议:一、高度重视,以质量安全为保障,建立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统一标准;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复杂疾病,该做检查的还是要做检查,但结果能互认的一定要互认;三、搭建电子病历平台,以电子病例全面铺开为基础,形成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3、医保支付
杜斌:建议调整重症患者DRG付费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建议对重症患者医疗服务DRG付费方式进行及时总结和适当改进,让重症医学更好地服务患者。他具体给出了3点建议:一是应重新审视针对重症患者DRG支付费用的形成规则及其合理性。二是对于DRG同一分组中医疗费用变异度较大的情况,在详细分析原因后,可采用进一步分组或其他方式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疾病分组系统。三是针对部分疾病、操作或治疗,可探索采用按照项目付费方式进行补充的可行性。
李浩:建立多元复合式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党委书记李浩表示,如何结合中医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探索建立极具中医特点、体现中医医疗价值且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和方式,亦是当前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李浩建议:第一、国家层面要牵头完善中医优势病种遴选原则、明确路径并推行实施;第二、收集总结各地区中医支付改革经验,组织协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推进中医支付改革相关政策;第三、推行中医优势病种付费,合理制定其支付标准并动态调整,对于中医非优势病种、中医具有辅助疗效的病种,探索中医特色治疗项目服务包额外支付;第四、积极推进探索富有中医内涵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第五、推进中医支付改革背景下,同步推进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包括新技术)价格调整机制。
4、医疗信息化建设
王岩:改革传统电子病历结构,
加快智慧医院专科信息化系统建设
医疗信息化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岩提出“加强信息互联互通与临床专科结构化数据结合,助力高效智慧医疗”。该提案建议,一、以临床科研为牵引,强化信息系统与临床专科业务的结合。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导向,探索改革传统电子病历结构。二、建设更高质量的全流程诊疗数据。在当前互联互通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可满足专科科研创新的连续性全流程诊疗数据闭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降低数据获取成本。三、完善法律法规,创造医疗数智技术研发、试验、应用的良好环境。建议在数据管理、隐私安全等方面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尝试在国家层面建立医疗数据流通机制。
姚建红:大力推动智慧基层卫生体系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数据要素×医疗健康”等创新模式为基层卫生体系智慧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着眼于新时代基层卫生改革发展需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姚建红建议大力推动智慧基层卫生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
加快完善智慧基层卫生体系技术支撑。加快搭建一体化基层卫生服务数据中心。加快应用智慧基层卫生服务。加快智慧赋能基层医务人员。
加快完善智慧基层卫生服务绩效管理。实现上述任务,必须加强组织保障。需推进部门、资源、政策间的统筹协调,建立智慧基层卫生服务推进机制。需抓实任务落实,制定符合实际、适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智慧基层卫生服务评价机制。需严格执行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法规,建立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需积极鼓励试点,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以及条件成熟的机构先行先试,以点带面促进智慧基层卫生服务推广应用。
5、区域医疗中心及医共体
陈树波:加快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步伐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树波建议,加快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步伐。将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试点推进。试点城市党政主要部门形成政策合力,加强对辖区内医疗资源的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有力推进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区域带动辐射作用。在市级统筹区域内,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在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都有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区域优势,弥补县、区级医院人才、技术、设备不足的短板。
余之刚:进一步加强山东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余之刚建议,进一步加强山东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他认为,当前,国家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其中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与民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依旧存在,亟待解决。“在乡镇村基层医疗单位,这种情况尤为明显,需要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来破解这个难题。”此外,建议山东省、市两级列支专项资金预算,支持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同时强化部门协同、政策协同,建立“责任、管理、服务和利益”的共同体,加强信息化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县乡村上下联通。
免责声明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预测、图表、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
如有内容图片侵权,立即删除。
关注我们,每天医疗行业资讯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