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近日的重磅发声,体现了政府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发展的明确规划。以下是对此次发言的详细分析:
政策导向明确: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国将推出一系列增量政策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这些政策旨在强化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以及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政策内容丰富:
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下行压力,政策将加强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确保各方面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为解决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政策重点将放在惠民生、促消费上,同时积极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将加大助企帮扶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楼市和股市方面,将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出台有力有效的系列举措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政策执行保障: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将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避免或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提前明确阶段性政策的后续安排,确保政策不会停、不会少,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市场预期改善:
随着各项存量政策效应继续释放,特别是增量政策出台实施,近期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升较快,股票市场也回暖上涨。
中信建投认为,A股市场的下行趋势已经得到反转,底部已经明确,新一轮资产价格上涨周期正式到来。
经济发展态势:
从宏观全局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动能加快成长,三大需求结构更趋优化,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深化。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仍然能够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随着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细,一揽子政策效应能够不断显现,发展的活力动力一定能进一步释放。
国家发改委的重磅发声体现了政府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全面把握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清晰规划。通过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推出和实施,政府旨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政策的执行保障和市场预期的改善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国家发改委重磅发声!事关一揽子增量政策、资本市场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10月8日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和副主任刘苏社、赵辰昕、李春临、郑备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准确把握中国经济的实际要做到全面客观冷静,要看宏观全局,看发展态势;既要看到当下,也要看到事关长周期的未来。从宏观全局看,我们面对的更加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不断取得重点进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十一假期市场消费旺盛 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充满信心
郑栅洁表示,刚刚结束的十一假期市场消费旺盛,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充满信心,对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也充满信心。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国家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
郑栅洁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果断出手,在有效落实存量政策的同时,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我国将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
郑栅洁表示,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下行压力,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各方面都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针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把扩内需增量政策重点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费上,积极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针对当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针对楼市持续偏弱,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针对前期股市震荡下行等问题,出台有力有效系列举措,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加力支持地方开展债务置换
郑栅洁表示,要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加快支出进度,加大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加力支持地方开展债务置换,化解债务风险。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不一致的要及时调整或暂停执行
郑栅洁表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用好一致性评估的工作机制,提升各领域政策的目标、工具、力度、时机、节奏的一致性和匹配度。政策出台前要经过一致性评估进行充分论证,政策执行时要以宏观政策取向持续保持一致,政策落实后要对政策的效果及时检测和评估。与宏观政策取向与不一致的,要及时调整或暂停执行。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明年要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加力支持“两重”建设
郑栅洁表示,目前7000亿元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全部下达,用于“两重”建设。“两重一新”的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全部下达到项目和地方。明年要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优化投向,加力支持“两重”建设。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尽快出台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的具体改革举措
郑栅洁表示,抓紧研究适当扩大专项债用于资本金的领域、规模和比例,尽快出台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的具体改革举措。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及时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进行提醒 必要时进行复查
郑栅洁表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及时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进行提醒,必要时进行复查。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抓紧研究扩大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
郑栅洁表示,抓紧研究扩大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尽快出台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的具体改革的举措。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将研究部分税费支持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技能提升补贴是否延期
郑栅洁表示,提前明确阶段性的税费优惠政策的后续安排。根据梳理今年底还将有一部分税费支持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将要到期,相关部门将在研究评估的基础上,加快明确政策是否延期实施。如果明确要延期实施的,要尽快明确实施期限。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国家发改委已与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
郑栅洁表示,近期,国家发改委和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融资支持,努力做到应贷尽贷。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各项政策正加快推出
郑栅洁表示,努力提振资本市场。有关部门将采取有力有效的综合措施,大力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目前各项政策正在加快推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今年近6万亿的政府投资绝大部分已经落实到具体项目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今年近6万亿的政府投资绝大部分已经落实到具体项目。其中,7000亿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下达,目前项目开工率58%;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建设达到7000亿元,也已经全部下达到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正与财政部抓紧研究 合力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
刘苏社表示,针对目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发改委、财政部正在按照部署抓紧研究,合力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和比例,研究开展项目审核自主权试点,实施续建项目绿色通道等,尽快出台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管理的新举措。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推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铁路、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刘苏社表示,将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重点是持续做好优质项目的推介,推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铁路、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开展形成新一批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清单。同时,要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机制,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深化投贷联动试点合作。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郑备:坚决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表示,要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推动加快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行政执法将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避免或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同时,郑备表示,要规范异地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异地行政执法协助制度,防范选择性执法、趋利性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的监督,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坚决纠正,严肃追责。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有条件、有能力、更有信心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的目标任务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从掌握的情况看,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仍然能够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随着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细,一揽子政策效应能够不断显现,发展的活力动力一定能进一步释放,市场信心已经在不断改善,随着政策陆续见效,市场信心会进一步增长,有条件、有能力、更有信心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的目标任务。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将从四方面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坚持依靠发展促就业。一是扩大有效需求,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的合力,加快落实“两重”等重大举措,对吸纳就业效果好的项目大力支持。二是增强新兴产业的就业创造效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拓宽生活服务性行业的就业空间,发展服务消费,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已经在逐年提升,一定要充分释放养老、家政、托育、物流等社会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潜力。四是发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统筹多渠道资源,加大对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