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曝光七家医院自查自纠不到位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开曝光了七家定点医疗机构在2024年度飞行检查中自查自纠严重不到位的情况。这些医院分别位于内蒙古、江西、吉林、河北、甘肃、山东、黑龙江等省份,存在多项违法违规问题。
被曝光的医院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平凉市人民医院)、山东省济南肾病医院以及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福康医院。这些医院均存在超标准收费、过度诊疗、分解收费、重复收费以及超范围执业等违法违规行为。
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被查出82项问题,违法违规金额高达3466.7万元,但自查自纠退回医保基金金额几乎为零。类似地,其他医院也存在自查自纠不到位的情况,违法违规金额从数十万到数千万不等。
国家医保局强调,定点医疗机构应承担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及时开展自查自纠,提升医保基金使用规范化水平。然而,这些被曝光的医院显然未能履行好这一责任。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医保局表示将开展抽查复查,对自查自纠严重不到位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违法违规问题屡查屡犯、拒不整改的的定点医疗机构,将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并予以公开曝光。
此外,随着AI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各地医保监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对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监管。例如,浙江省的“智慧医保”系统已经实现对区域内涉及医保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时数据监控,能及时发现不规范问题并有效纠正。
尽管医保基金监管正在走向法治化、规范化、智能化、常态化,但一些医疗机构依然明知故犯或屡罚屡犯。这可能与医院商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医保部门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合力、部分医疗机构学习意识不强以及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有关。
因此,除了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外,还需要从源头上入手,建立合理的医院补偿机制和医护人员薪酬体系,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与学习,以及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等措施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免责声明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预测、图表、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
如有内容图片侵权,立即删除。
关注我们,每天医疗行业资讯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