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梅林在受访时,针对社会老龄化问题,特别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与健康管理,提出了诸多深刻见解和建议。以下是对其访谈内容的归纳与分析:
一、老龄化背景下的心血管疾病问题
刘梅林指出,心血管疾病是致死致残率最高的一类疾病,且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率和诊治难度都在上升。老年心血管疾病由于发病急、症状不典型、就诊延迟等因素的影响,救治难度较高。同时,老年人合并肺脏、肾脏等其他系统疾病的情况较多,为临床救治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性
刘梅林强调,健康老龄化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关键。她认为,尽管衰老在不同个体的表现具有差异性,但多脏器功能的生理性衰退是一致的。因此,在老龄化的进程中,伴随疾病也在增多。推动健康老龄化,需要重视心血管病的防治,通过综合管理降低老年人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建议
建立闭环管理链条:刘梅林倡导建立疾病的闭环管理链条,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她建议,患者在发生心血管事件得到及时救治后,由大医院制定好治疗方案并建立与社区或基层医院互通的医疗档案。患者回到家庭或社区后,家属或社区医生可据此管理患者。这种闭环管理可极大提高救治效率,减少繁冗中间环节及时间浪费。
加强医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建设:鉴于我国庞大的人群基数以及幅员辽阔,医师队伍人才的缺口不容忽视。刘梅林建议,医院、学会、协会等组织应加强学术交流,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提升危重症的救治和慢病管理能力。
推动分级诊疗:刘梅林认为,分级诊疗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她建议,大医院应负责危急重症的救治,而社区则应承担医疗服务管理的重任。通过完善分级医疗和转诊机制,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连续性。
加强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刘梅林指出,媒体与公共宣传平台应加强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及舆论引导。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多病共存、临床决策难度高的问题,应引导民众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基层老年人慢病管理体系建设
在2024年的两会访谈中,刘梅林进一步强调了加强基层老年人慢病管理体系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她建议:
1、加大基层医疗机构设施及资源投入:形成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家庭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格局,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照护。
2、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对老年慢病患者进行动态跟踪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效率。
3、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分级医疗和转诊机制。
4、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训:推进在医学院校增设“老年医学和健康”专业,为基层培养老年医学人才。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医学人才投身于老年人慢性疾病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全国政协委员刘梅林在受访时针对社会老龄化问题提出了诸多深刻见解和建议。她的观点和建议对于推动健康老龄化、加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与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