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对医药卫生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这些政策旨在进一步优化医疗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并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以下是对这些新政策的归纳:
一、医保支付与保障范围
统一DRG/DIP付费分组标准:从2025年起,全国将统一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或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付费分组标准,通过“打包定价”的方式降低患者负担,并推动医院优化诊疗流程。
缩短医保基金结算周期:部分省份已试点将医保基金结算周期从60天压缩至1天,以显著缓解医院的垫付压力。
扩大跨省直接结算范围:新增5种门诊慢特病纳入跨省结算范围,覆盖病种增至10种,进一步减轻患者的垫付压力。
罕见病用药保障:2024年已有13种罕见病药物进入医保目录,累计覆盖90余种罕见病。未来,罕见病用药的研发与医保准入机制或成为政策重点。
二、医疗服务与资源优化
推动AI医疗应用:多地政府将人工智能(AI)技术列为“未来产业”核心方向,推动AI在药物设计、影像诊断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
加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25-2027年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要求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需设立儿科,基层医疗机构儿科服务覆盖率目标达90%;同时要求每个地市至少设立一家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加强护理、儿科、病理、老年医学专业队伍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推动电子病历、处方线上流转,实现药品追溯码全流程监管;地市范围内互认项目超200项,减少重复检查,降低医疗成本。
三、公立医院改革与薪酬制度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和薪酬制度改革,减少对“以药养医”的依赖。
控制床位冗余:控制三级医院床位冗余,引导二级医院向专科或医养结合转型,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四、中医药与生物医药产业
中医药创新与出海:加强“一带一路”中医药中心建设,推动中药出口;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被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引擎”,多地政府加大政策支持,聚焦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等赛道,打造国际竞争力。
五、健康老龄化与养老政策
医养结合:推动65岁以上老年人医养服务覆盖率达43%,新增医养结合床位超2万张。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六、其他重要政策
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统筹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提高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综上所述,全国两会对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政策涵盖了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与资源优化、公立医院改革、中医药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健康老龄化与养老政策等多个方面,这些政策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医疗体系,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